近日,光明日报出版社《留学》杂志2025年第6期“人物”专栏采访我院院长李云梅,并刊登了题为“从天津到世界:李云梅的职教‘远征’”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我院院长李云梅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鲁班工坊的建设和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留学》杂志目录及文章首页截图
2019年底,为推动埃及鲁班工坊建设,院长李云梅带队前往埃及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在那里遇见了许多对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小明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有机会去中国学习吗?”小明向李云梅询问。李云梅表示,非常欢迎埃及学生到中国学习交流,但前提是要把中文学好。小明将院长的话牢记心中,从2022年开始学习中文并用一年的时间通过了HSK三级考试,2024年成功地成为埃及鲁班工坊首批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之一。同时,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与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合作,探索留学生中高本人才培养贯通模式。时任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副部长穆罕默德·穆贾希德表示:“鲁班工坊首次实现了埃及中高职贯通,中国职教方案对我们打通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在学院,小明深刻感受到中国师生的热情与友好。学院组织埃及留学生参加京津冀鲁美育共同体成立大会,在会上身着汉服,演唱中文歌曲;作为埃及留学生代表,小明还在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召开的鲁班工坊建设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在埃及鲁班工坊学习技能的心得体会。他表示,通过参与鲁班工坊的学习实践,自己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实训课上,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为小明(右一)等三位埃及鲁班工坊学员讲解内校准对刀仪和对刀操作
在埃及鲁班工坊(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学习期间,他通过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EPIP)系统学习了高档数控机床的操作,提升了职业技能。来到学校后,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师生的热情与友好,无论是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同学,都给予了他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也更直观深入地让他学习专业知识。
“这里的老师专业扎实、操作能力强,他们的教学注重实践,让我们更快学会技术技能。”谈起在这里学习的日子,小明觉得中国老师认真、努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他受益匪浅。“我会努力拿到中国的职业技能证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会说中文的工程师,成为促进中埃友谊的桥梁。”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小明”,寓意着两国与自己都能拥有灿烂的明天。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提出,中国职业教育应该具备“三力”——影响力开拓国际舞台,感召力凝聚职教共识,塑造力淬炼人才标准,努力让中国职教方案成为全球技术人才培养的优秀范式。天津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海河和渤海湾见证了一百多年来天津从蓄势待发到乘势而上的发展历程。在新的时代图景下,从立足天津到走向世界,李云梅院长以职业教育人的专业力量和无私大爱,彰显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底气,更用扎实的育人成果回应了世界职业教育的时代之问。
|